机电设备管理的信息化技术应用分析
1 机电设备管理的信息化技术应用问题
(1)信息化技术的应用程度比较低。在科学技术以及机械制造技术全面快速发展的今天,机电设备的种类越来越多元化,机电设备的精密及复杂程度也越来越高。为整体优化机电设备管理成效,确保各个关键的机电设备都能够保持高效地运行,需要依托于信息化技术来提升管理成效。但现阶段,在机电设备的管理实践中,信息化技术的整体应用程度还比较低。在信息化技术的实践应用过程中,可能仍停留在比较初级的应用模式或者应用状态下,并没有完全实现智能化,这在某种程度上势必影响着机电设备的整体运行能力,也制约着机电设备的整体运行质量[1]。
(2)机电设备信息化技术应用片面。在科学技术全面快速发展的今天,机电设备的性能和科技含量越来越高。依托于全面化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够综合发挥机电设备管理的成效。但现阶段,在机电设备的管理实践中,对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存在一定的片面化。从应用范围上来看,仅有少数核心机电设备实现了信息化管理,而大部分机电设备的管理模式仍然停留在传统阶段,这无疑影响着机电设备的整体管理成效。同时,还有部分信息化技术应用难度偏低的机电设备也逐步实现了信息化,而对于需要比较高级或者比较复杂的机电设备,则可能因投入较高、技术人员缺失等方方面面的原因而出现管理缺陷[2]。
2 信息化技术在机电设备控制方面的优化应用
(1)进一步规范了机电设备的控制流程。对于相对先进的机电设备而言,其控制重点应为机电设备管理中的再评价和再造过程,即如何使信息化技术融入机电设备控制管理中去,一方面在完善机电设备控制流程的同时,也能有效缩减机电装置的控制环节;另一方面还能使相关的业务流程得以进一步优化,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机电设备的控制能力,使生产企业在引入先进机电设备时能更科学合理地对其加以控制[3]。
当前,市场上的多数企业均已在机电设备管理中引入了信息化技术,在该方面的资金投入也不低,由于信息化技术不断能使企业机电设备的控制流程更高效,对机电设备所要控制的运行要求和流转关系有较清晰地了解,且管控的运行方式也相当规范,基本实现了规范化、标准化、和谐化发展的基本要求,所以我国企业基本已普及了信息化技术应用,并以机电设备控制策略要求和相关规范标准为依据,积极把信息化技术引入到企业机电设备的管理中,使机电设备的日常检修和养护管理工作更方便。可以说,当前我国机电设备管理中的信息化技术应用已经形成了较为合理的运行体系,但由于其运行形式又具有多样性的特点,为了使其在实际运行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要求机电设备的控制部门必须高度重视其主导作用,通过信息化技术与机电设备管理的高度融合,来提升对机电设备的管理和控制能力,提升机电设备的实用性,利用信息化技术,来完成对机电设备控制管理中所产生的数据和运行情况的记录,为后期的维护和控制提供良好的数据参考基础,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机电设备在运行中遭受破坏地风险。
此外,信息化技术在机电设备管理中的应用,还可以有效控制企业采购员的工作形式,即利用电脑数据的分析来制定出合理的采购方案。在机电设备中加大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力度,还能使设备管理者能更直观地查看机电设备的使用情况、耗损情况和折旧情况,所以采购部门可以以这些数据为参考全面分析,根据企业的实际需求来采购相应的设备。而且设备管理人员还可以第一时间了解到设备所反映出的异常情况,有利于及时对其进行维修。由此可见,在机电设备管理中应用信息化技术,不但能使设备管理人员对自己的本职工作有更深刻地了解,而且在对机电设备的管理和养护发展中也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4]。
(2)使机电设备管理工作更便捷。随着我国科技发展的日新月异和现代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企业机电设备的管理方式也在日臻完善。特别是在机电装置主要信息的获取方面速度也有了大幅提升,促使日后的机电设备养护、维修和管理工作更便捷。具体体现在:第一,通过信息化技术应用,使企业领导能直接、快速地对企业内的机电设备的使用情况、机电设备管控部门和财务部门的实际情况做到了然于胸,在经过相应的信息核实后,有利于第一时间完成相关机电设备的购置、管控和维护工作;第二,信息化技术在机电设备管理中的应用,能全面、自动、准确地记录机电设备的购进、组装、异常情况、养护、损耗、维修等各种数据,并自行完成整理归纳活动,建立机电设备管理的先进档案控制库;第三,先进的机电设备管理中信息化技术的应用,能更直接地反映一个企业的总固定资产账目,更方便了有关审计部门对企业账目的核对,信息准确度也有了明显提高;第四,通过电脑网络技术来完成企业生产相关的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等地记录工作,大大节约了机电设备购买及后续维修所需耗费的时间,使工作人员操作起来更得心应手,有效节约了时间损耗和人力成本,这实际上也就是为先进机电设备配备了现代化的先进控制工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