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网技术
    主页 > 期刊导读 >

援非医疗队项目实践路径的创新与探索以四川大

派遣援助非洲医疗队项目(以下简称“援非医疗队项目”)是共筑新时代更加紧密的中非命运共同体的重点行动。特别是习近平主席在2018 年中非合作论坛上提出重点实施“八大行动”其中包括实施健康卫生行动,优化升级医疗卫生援非项目,继续派遣并优化援非医疗队等[1]。自1976 年以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以下简称“华西医院”)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重大战略,瞄准构建“中非命运共同体”战略实施对医疗资源和人才供给需求,按照四川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的指导和部署,精心组织策划,持续提供支撑,提供多元医疗服务。截止到2019 年底,已累计向莫桑比克、圣多美和普林西比(以下简称“圣普”)等受援国当地医院共派遣22 批援外医疗队44 名医务人员,使3070.4 万名受援国居民得到的无偿医疗援助,使一个活力迸发、旗帜飘扬的援非医疗队项目发展新局面正在非洲大地形成,努力构筑援非医疗工作新格局,打造中非健康卫生行动新高地。

一、厚植技术基因,啃下医疗滞后“硬骨头”

援非医疗队项目开展以来,华西医院大力克服受援国医疗人员、环境和设备等及其简陋缺乏的多重影响因素,以“华西技术”为支点撬动受援国医疗局面,逐步改善医疗卫生服务环境,给当地群众带来更好的就医体验。华西医院援非医疗队医疗活动情况见表1。

表1 华西医院援非医疗队医疗活动情况表(援圣多美和普林西比)

(一)打通三个点,解决基础薄弱

据圣多美和普林西比国家统计局数据,全国共有医疗机构32 个,其中卫生中心4 个,卫生所28 个[2]。据莫桑比克国家统计局资料,2009 年全国共有医疗机构1324个,其中医院52 所,卫生中心1018 个,卫生所254 个。共有病床 张,医生1042 人,护士5213 人[3]。援非医疗队对标对表临床国际标准开展全面自查,针对当地医院发现的问题制定切实有效的整改措施,列出任务清单,建立工作台账,明确攻关人员,全力攻破医疗服务中存在的“缺、差、弱、乱”等难点痛点问题。一是打通设施设备的“堵点”。帮助受援国改善医疗基础设施,援建医疗卫生机构,捐赠大量的药品和医疗器械等物资,弥补了当地医疗设施的一部分缺口。例如,2017 年我国与圣多美和普林西比复交后派出的第一支紧急援外医疗队,由华西医院5 名医师及后勤保障人员组成,同时华西医院承担了紧急医疗队药品、器械等物品的准备和采购,其中包括了雾化机、血糖仪、血糖试纸、心电图机、心电图纸等应急药械,改善了受援国当地的医疗服务质量。2019 年,华西医院向莫桑比克和圣普当地医院共捐赠了总价值4.8 万美元的远程会诊设备,搭建起华西医院在非洲第一批国际远程会诊平台。二是打通技术标准的“痛点”。援非医疗队从基础开始,从实情入手,结合当地常见病和疑难病例,为当地医生进行常见病国际诊疗指南的解读和培训,编制操作手册,规范的管理制度和流程,推动当地医疗技术走上规范化和标准化的道路。三是打通医务人员的“难点”。从无到有,从基础医疗的缺失到先进医疗设施的大量投入,由于受援国当地医院缺乏使用和管理规范,迅速转换过程必然带来巨大挑战,必然会对来自国际社会的援助医疗物资的寿命和使用效率往往会大打折扣。华西医院援非医疗队一边缓解了当地医护人员不足的问题,通过对口支援、临床教学、学术讲座和远程病例会诊等多种形式培训受援国当地医师,提高当地医疗人员素质,提升医务水平,为当地留下一批“带不走的医疗队”。例如华西医院胆道外科对口支援马普托中心医院普外科的项目,该项目将每年资助马普托中心医院10 名普外科医生到华西医院开展为期3 个月的腹腔镜微创技术培训。

(二)亮起三盏灯,激发人才效能

做好援非医疗队项目关键在人才。华西医院注重做好派遣人员牵引和选拔文章,亮起“三盏灯”,涌现出血管外科等国家援外医疗工作先进集体,李昂等一批国家援外医疗工作先进个人[4]。一是亮起职务晋升和职称评定的“信号灯”。医院出台相应文件政策规定,在职务晋升中,在坚持干部选拔任用标准的前提下,优先考虑援外医疗队队员的使用;在职称评聘中,可以享受一次提前1 年晋升高级职称的优惠政策,达到学校条件者,推荐指标单列,上报学校。二是亮起福利待遇和表彰奖励的“指示灯”。在表彰奖励活动中,对表现优秀的援外医疗队队员,在各类评优评先活动中,优先考虑。关于执行援外任务的奖酬金发放,按照个人上年月平均加当年预算增幅的150%按月发放,工资及其余福利补贴照发。三是亮起保障身心健康的“照明灯”。通过华西医院心理卫生中心对在外执行任务的援外医疗队员进行一对一心理健康指导,形成援外医疗队员心理支持工作组,定期进行关于其身心状况、工作生活情况等各方面的远程访谈、咨询工作,了解和关心华西医院援外医疗队员的心身健康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