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网技术
    主页 > 综合新闻 >

新疆电网第一“女飞手” 守护3100千米输电线路安

“今天的任务是巡检83基铁塔,线路长度20多千米,比平常多了一倍,既要保证无人机飞行安全,又要提高巡检效率。”3月4日一大早,国网吐鲁番供电公司输电运检中心无人机运检班班长鲁莹在110千伏草大一线巡检现场,向班组员工何重凯叮嘱。

鲁莹老家在东北大连,距离祖国西北吐鲁番3500公里。因为爷爷、父亲都是电力工作者,鲁莹从小见到电力设备就很亲切。2016年大学刚毕业,她就果断报考进入国网吐鲁番供电公司。2019年2月,她参加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第一批无人机巡检培训班,由于是全班40个人中仅有的一位女生,于是被大家称为新疆电网电力巡检第一“女飞手”。

勤学苦练,开启电网“空中巡检”模式

随着电网运检模式的快速发展,2019年国新疆电网大力推广无人机线路巡检,举办第一期无人机运检培训班。国网吐鲁番供电公司成为第一批试点单位,计划安排4人参加培训。相对于传统的人工徒步巡检,这无疑是一个全新的挑战。

在大家一头雾水的时候,鲁莹第一个报名参加培训。虽然是班里唯一的女生,但她比男生更加勤奋。面对陌生的知识领域,鲁莹夜以继日地钻研培训教材,同时还从网络、辅导书中查阅相关资料。

2019年5月,吐鲁番电网首次引进8架多旋翼无人机,对输电线路启动无人机巡检模式。培训回来的鲁莹,凭借一股子钻劲,独自一人挑起无人机巡检项目的重担,从项目确立、无人机租赁,到飞行空域审批、巡检计划安排等等,全身心投入到这片陌生的工作领域。

“无人机巡检是必然趋势,巡检一基杆塔的效率提高了不止一倍。”输电运检中心主任唐军说,“可能大家都觉得鲁莹是一个文弱的小姑娘,但是了解她的人都知道,她干起事来比男同志更用心。”

功夫不负有心人,2019年吐鲁番电网无人机试点巡检工作超额完成,各项工作流程初步规范,“空中巡检”逐步迈入正轨。

穿梭戈壁,极端气候坚守电网巡检一线

“最难的是夏天,每天最高温40摄氏度以上,地表温度会达到70多摄氏度,脸被晒得黝黑,还经常脱皮。”谈起线路巡检的困难,鲁莹一脸淡定地说。

到2022年初,吐鲁番110千伏级以上输电网发展到3100千米线路、余基杆塔,其中四分之三处在荒漠、戈壁滩,每年夏季45摄氏度以上高温天气超过30天,很容易引发脱水和中暑。

为保证完成年度周期巡检计划,无人机运检班从起初的4人增加到8人,每人每天巡检杆塔必须达到25基以上,春夏秋冬没有间歇,一天最长作业时间超过5个小时。

“原本春天是巡检最舒服的季节,可是经常会有大风,尤其在风区最大风力会达到12级以上。”鲁莹在巡检时说,“为了保证飞行安全和电网安全,每天合适巡检的时间缩减了很多,这就要求大家必须提高巡检技术和效率”。

吐鲁番市总面积达7万平方公里,属于山间盆地,拥有沙漠、戈壁、绿洲、雪山等多种地理风貌。输电网五分之一处在风区,2021年12级以上大风超过20次。面对时间紧、任务重等多重压力,鲁莹几乎没有休过假,每天穿梭在戈壁滩上,带领班组员工白天巡检、夜晚研究电网缺陷和隐患。

“无人机巡检也是个体力活,一架无人机大概5公斤重,手上拿的操控平台大概3公斤,有时候要连续端2小时。最重的是备用电池箱,有10多公斤重。”鲁莹说。

2020年、2021年吐鲁番输电网无人机巡检覆盖率分别达到58%、74%,保持新疆电网前列,2022年计划达到80%以上,推动电网运检智能化、科技化发展。

敢于创新,推动电网实现智能运检

在日常巡检过程中,鲁莹不断摸索无人机操控技巧,梳理日常工作误区,向班组同事介绍经验,以现场教学快速提升人员技能素质。

“无人机巡检优点很多,可以弥补传统人工巡视的不足,但是真正实现智能化、在更多领域发挥作用才是大势所趋。”鲁莹说。

经过长时间探索,鲁莹在今年3月4日首次在厂家的指导下试点开展“无人机自主智能巡检”。仅需“一键起降”操作,无人机便可按照既定线路廊道自主巡检,对重要设备进行高清拍照等操作,有效避免人工误操作导致的各类故障。

在巡检现场,鲁莹耐心地向厂家请教无人机自主飞行注意的事项,细心设定好飞行参数。在“嗡”的一声下,无人机垂直升空,沿着线路“细心查看”每处设备。看着智能技术成功应用,鲁莹脸上露出发自内心的笑容。